![]() 水印木刻 (中国)罗剑钊《山巅风云》采用其他材料作版来刻成凸版版画,其基本方法与木刻同,只是刻石及砖时,多用凿作辅助工具,而除木版外其他材料都不能用水印法。 高州木刻版画,历史悠久。高州木刻质朴细腻,材料多用“枝松木板”,有单色与套色之分。明朝已有民间艺人刻印红纸墨印的年画,民国初期有作者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解放后逐步推广普及。题材多为鲤跃龙门、福禄寿星、天姬送子、门神和符签之类。 明代已有民间木刻年画 高州版画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已有民间木刻艺人刻制红纸墨印的年画。现代群众版画始兴于抗日战争时期,最早一幅版画是由黄文山创作的,以高州名胜古迹为题材的《石船丹灶》,刊于1942年初的《高州民国日报》上。黄文山是该报的编辑,他陆续在报上发表的抗战版画,影响和指导了崔冠瑛、莫仑、梁德玉等一批高州爱好美术的进步青年学习与创作版画。 五十年代初期,高州群众版画创作迅速发展,崔冠璋、张宗俊、卢西林等一批美术教育工作者,先后创作了一批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的版画作品。在他们的影响下,群众性的版画创作活动随之活跃起来。不仅知识青年,更有工人和农民也加入学习版画创作的行列中来。可见高州产生农民版画是有一定历史积淀的。 原始版画材料多采用枝松木作为雕板,20世纪之后经艺术家们改革多采用三合板、五合板作雕板。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高州农民版画的全盛时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曾震惊全国美术界,那些被农民用以抒发真情实感,描绘丰收场景,歌颂祖国歌颂新生活的质朴稚拙的木刻版画在国内外展览和结集出版,名声大噪,使高州这座人文历史积淀深厚的古城,曾一度被誉为“版画之乡”。 代表作有《满山红》《竹乡流翠》《添花》《机耕路上》等。具有审美功能和艺术及民俗的研究价值。代表作者有卢西林、张宗俊等。 (责任编辑:李赟) (声明:来源全息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全息网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全息网”。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来源或作者标注难免有疏漏之处,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本站予以更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