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工艺简史 公元前2600年,巴比伦已有绿色玻璃 棒。公元前25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和埃及已能制造玻璃珠。最早的玻璃器物由玻璃块凿制而成。以后埃及人用粘土和砂做成一定形状的砂芯,在砂芯上逐层蘸集玻璃液,经过拍打塑形和用颜色玻璃条围绕装饰,固化后再将砂芯除去...
吹制法 用以制造空心玻璃制品,如水杯、器皿、瓶、罐、灯泡等。人工吹制时使用长约1.5m中空铁吹管,一端蘸取玻璃液(挑料),一端为吹嘴。挑料后在滚料板(碗)上滚匀、吹气,形成玻璃料泡,在模中吹成制品;也可无模自由吹制,最后从吹管上敲落。大型制品成型时,需反复挑料滚匀,以集取足够料量。机械吹制时,玻璃液由玻璃熔窑出口流出,经供料机形成设定重量和形状的料滴,剪入初型模中吹成或压成初型,再转入成型模中吹成制品。吹成初型再吹成制品的称吹-吹法,适宜制成小口器皿和瓶罐。压成初型再吹成制品的称压-吹法,适宜制成大口器皿和薄壁瓶罐。 康宁带式吹泡机是机械吹制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它先将玻璃液经转辊压成有间隔块体的带状,吹泡机的多个吹气头在玻璃料带上同步运行并吹成初型,再合上成型模吹成制品。适宜制造灯泡壳、电子管壳、水杯等。 浇注法 用以生产光学玻璃、建筑装饰制品等。其中离心浇注法用以生产大直径玻璃管、器皿、大容量反...
彩绘 以彩绘颜料,在室温下于玻璃物表面描绘图画,有些需加热固定,有些则不需。过程中也可以加上金箔、银箔熔成的金属颜料,称为饰金彩绘。 釉彩 是一种需要再加温的彩绘绘色的技法,在玻璃物表面,以釉彩颜料绘制图样,然后再置入熔炉加温固定颜料,避免剥落。 镶嵌 以有凹槽之铅条为线框架,组合成千上万片的彩色玻璃板的技法,需绘制小型平面图,根据平面图绘制等尺寸的草图,确定每一种颜色的造型与尺寸,正确切割玻璃板,以铅线熔焊成大块面镜。 版画 无须加温的冷作,利用喷砂或磨刻的技法,将图刻印在玻璃板上,加以制版,以版画机或滚筒上色,在棉纸或水彩纸上压制成版画。 浮雕 在双层或多层颜色套料的玻璃,浮雕出立体图案透露出底色,形成浮雕效果。 切割 运用切割轮,在玻璃物上切割纹饰、块面,线条等装饰,或大面切割成造型,有时双色套料玻璃,因表现内外不同的颜色的特殊效果。 磨刻 以钻石或金属雕刻,或雕刻笔等雕刻工具在玻璃表面画线装饰...
在熔融点(1450度)和徐冷点(450度)之间的制作法,称为热工。 压模法 将熔融的热玻璃膏注入压进已刻好的图纹模中变成块状的同时花纹也压制好了。 砂模铸造 将模型压入深度适中的砂喷湿乙炔避免砂模崩落,在将玻璃膏到入砂模内待玻璃稍冷后再取出徐冷后再研磨加工。 胚心成形 最早用来制作玻璃窗口的技法之一,先混合泥土和马粪做成胚心包在金属棒外,再沾取热玻璃膏成为容器主体,在外围绕玻璃丝勾勒花纹,等徐冷完后挖出胚心就完成了。 灯炬热塑 以小型喷枪或灯炬加热,又称为灯炬热塑,只用各色硼玻璃色或钠玻璃色棒,以拉长、扭曲、线绕等技巧,连续组合成造型,适合微小精巧的表现,例如玻璃珠、动物及植物等。又因所使用玻璃棒不同区分为:实心、空心及拉丝热塑,此外也可搭配彩绘增加作品的趣味性。 吹制 起源于西元元年罗马帝国,到现在仍是玻璃技术中最重要,应用最广,变化最多的制作法。吹制多以窗口为主,过程是指以吹管沾取熔融玻璃膏,吹气形成小泡...
金银质感玻璃 金银质感玻璃也叫金属感玻璃,它是用一种特殊的原料,特殊的操作技法,在玻璃表面加工成形似镜面,立体感强,色彩颜丽的一种新型玻璃表面装饰工艺。它常用在大型壁画,小型壁饰、各类工艺品及装饰玻璃中。...